【登录】 【注册】

拒诈防骗,守护“钱袋子”——防电信网络诈骗致师生的一封信

作者:
时间:

全体教职工、同学们:

当前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高发态势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让人防不胜防。特别是学生群体因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意识薄弱,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。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,避免遭受财产损失,在此给大家分享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。

刷单返利是同学们极易遇到的诈骗类型。诈骗分子会在社交平台发布“轻松兼职,高额返利”的诱人广告,先用小额返利取得信任,诱使同学们投入大量资金,随后便切断联系。还有冒充亲友或老师诈骗,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们的信息,伪装成熟人或老师,以各种紧急理由要求转账,利用你们对熟人的信任实施诈骗。另外,网络贷款诈骗也值得警惕,骗子以 “无抵押、低利息” 为诱饵,在大家申请贷款时,以手续费、保证金等名义骗取钱财。

面对这些诈骗手段,请师生员工一定要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一是未知链接不点击;二是陌生来电不轻信;三是个人信息不透露;四是转账汇款多核实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,务必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、APP上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。自觉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遇到可疑情况,及时与老师、家长沟通,也可以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。

若不幸遭遇诈骗时,务必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,详细说明被骗过程和资金流向;立即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,冻结账户,尽可能挽回损失;同时,保留好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为警方破案提供帮助。

老师、同学们,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人人有责。希望大家提高警惕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,共同筑牢反诈防线,守护好自己的 “钱袋子”。


广西南宁技师学院

2025年6月25日

 

 

 

 


附件

一、常见诈骗“五类”手法

(一)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。

(二)刷单返利诈骗。

(三)冒充熟人诈骗。

(四)冒充公检法及客服诈骗。

(五)校园贷及注销贷款诈骗。

二、坚持“三不一多”原则

(一)未知链接不点击;

(二)陌生来电不轻信;

(三)个人信息不透露;

(四)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
三、牢记“八个凡是”

(一)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,都是诈骗;

(二)凡是宣称“内幕消息、专家指导、稳赚不赔、高额回报”的投资理财,都是诈骗;

(三)凡是宣称“无抵押、无资质要求、低利率、放款快”的网贷广告,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、保证金、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,都是诈骗;

(四)凡是自称电商、物流平台客服,主动以退款、理赔、退换为由,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,都是诈骗;

(五)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,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,要求你将资金打入“安全账户”的,都是诈骗;

(六)凡是自称“领导”主动申请添加QQ、微信等社交账号,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,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,都是诈骗;

(七)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,让你输入银行卡号、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,都是诈骗。

(八)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、QQ拉你入群,让你点击链接下载APP进行投资、退费的,都是诈骗。